|
|
家乡和中小学时代 我是在三年困难最严重的那一年里的腊月里出生在东北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的。父母所在的工厂是五十年代初苏联援建中国的一百五十六个重点项目之一,有六七千员工,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记忆里十七岁上大学之前我离开家门五十公里以外应该不超过两次(而且每次在一百五十公里以内)。童年和少年便大都是在松花江和长白山余脉的丘陵之间的几十平方公里内渡过的。虽然吉林曾被乾隆皇帝美名为“天下第一江山”,但我们住的工厂住宅区却是整个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地段之一。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囊括了我前八年的中小学生涯,上学不用怎么读书,跟现在的孩子们比童年过的到也算快活。我所就读的吉炭一中当时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而七八年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的录取率又很低,记得那年三四百应届毕业生中算上我也只有七位同学考进了大学。我大部分少年时代的伴侣则远没有我后来那么多的选择,仍然是居住和生活在那座自襁褓中起就一直看着他们长大的城市里。虽然后来我又回到吉林在母亲的身边短暂地工作了几年,但叛逆的本性却使得我从来不留恋那片土地。大学前后我曾经在北京浪迹过多年,常常会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家。而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四川血统又使得我眷恋那里的山山水水。在我的内心之中,北京是实在的,四川是缥缈的,而吉林则是很多没有颜色的回忆。不但那是一个彩色摄影极少光顾的时代,而且那个时空中其它的一切也仿佛也只有黑与白。阔别故土多年之后我又有几次机会回到吉林,可家乡景物却都变得过于花哨或者过于凄凉,与我藏在内心深处着的那个小小的世界怎么都联系不到一处。只有在自己母亲的身边,在儿时的老同学和朋友们的中间才能找世界上别处感觉不到的温暖与真实。
二零零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八班同学聚会 (除了男赵杰和付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