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返回主页

 

Pictures

照片

 

Stories, Memories and Opinions                     

故事、回忆与思考

 

Contact Us

跟我们联系

 

译注

作者:
[注]《闯入世界屋脊的人》,[英]彼得·霍普柯克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版)。该书“序言”写道——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外部世界,如何打开西藏大门的故事。……尽 管希罗多德和托勒梅都曾听说过喜马拉雅边睡那块隐蔽土地的种种传说,但是直到 十四世纪,当一位方济会的旅行家弗雷尔·奥德里克声称他曾步履艰难地到过那里, 西方世界才第一次获得有关西藏的描述。…… ……西藏边界的封锁丝毫没有阻止住那些外国人。他们一心一意要抵达那里, 有时他们把他们的名誉寄托在抵达西藏,如有可能抵达圣城上面。这些下定决心的 闯入者以六分仪和经纬仪,现代化的武器和黄金为武装,改换装束搜寻着西藏僻静 山口的秘密,与西藏卫兵躲藏周旋。不久,它就成了来自九个不同国家的旅行者之 间为获得第一个进入拉萨的荣誉之争。 借助于各种各样非凡卓越的男人和女人——秘密间谍和士兵;探险家和传教士; 秘术士和登山者——我竭尽全力来证明,这个富有浪漫和神秘色彩的世界最后堡垒 是如何慢慢地被迫揭示了它的秘密…… [注]《亚洲腹地旅行记》,[瑞典]斯文·赫定著(上海书店1984年根据开明 书店1949年版复印)。作者于清末多次深入中亚及我国新疆、西藏一带进行考察, 搜集了大量有关地质、古生物、动物、气象等方面的资料,该书详尽地记述了这一 考察的经历和沿途见闻。斯文·赫定本世纪初的这次穿越藏北之行,本拟去拉萨, 但由于受到西藏官方阻挠,被迫西行去了日喀则。其间艰苦卓绝的藏北行程值得一 读。 [注]卫藏四如,即前、后藏。旧时前藏为达赖所辖,首府拉萨;后藏为班禅所 辖,首府日喀则。卫藏地区除包括今拉萨、日喀则外,尚含山南、藏北部分地区。 [注]宗,西藏旧制,相当于县。 [注]关于大象山的另一传说,见西藏民研会期刊《邦锦花》1988年2期,次仁玉 珠的《羌塘大山为什么都西斜》: 只要我们登上藏北任何一座高山极目了望,就能发现羌塘所有的大山全都朝西 微微倾斜。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苍海隐去,大地显出身来的时候,羌塘的大山们都是高耸矗立的。 有一天,下方的狂大象挣脱了绳索朝羌塘狂奔而来。羌塘的大山们听说后,都吓得 六神无主。首先是申扎县西北方向的亚邦山向西逃之夭夭,继之各大山也都向西拔 腿欲跑。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勇敢的达果山神张弓射中了狂大象,狂大象巨 大的身躯轰隆倒下,至今还卧着不动,它就是班戈县西北边的朗庆日山(大象山)。 从远处望去,朗庆日山确像一头卧着的大象呢。虽然羌塘的大山们再也不必逃命了, 但它们因准备西遁而倾斜的巨身再也纠正不回来了。 [注]关于申扎的小“拉萨”,我也曾前往察看过,现引《邦锦花》1987年6期 《藏北西部又一谜:达玛藏布江畔的“拉萨”》: 距那曲地区申扎县东南约七十公里处加若地方的扎岗山,有一片奇特的建筑群。 当地传说,藏王松赞干布定都拉萨前,人们曾跟随化身为羊的神——觉拉玛加姆。 这只神羊卧在哪里,哪里即可作为都城。当这只神羊在加若地方卧了下来,人们便 开始在这里建筑。不料,神羊只是在这里打了个吨,醒来又向东南行去,到了现在 的拉萨。 纵观该建筑群,极有特点。从选址上看,扎岗山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举目可 望百里,极有气派。达玛藏布江平缓地流过这里,滋润着辽阔的草原。从布局上看, 约有百余间石屋散布在扎岗山陡峭的南坡上,山脚有一座类似祭坛的建筑,很有整 体感,布局奇特而合理。石屋之间,有极其曲折艰难的小道可行。从建筑上看,石 屋均取该山石片筑成,没有任何木料铁料。石屋依悬崖而筑,其中不少为半壁石洞, 有的还建有山门小院。 但令人生疑的是,这些建筑规模很小,石门高约一米,只能俯身进出,石屋内 面积狭窄,只能蜷曲身躯,很不适合人类生活。此外,石屋内未有生活痕迹,既无 宗教感,也无文化感。 这个建筑群的建筑者,建筑年代,建筑目的都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谜。 [注]关于驮盐风俗由来的另一说法,见张宇光《山神之地》(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中“盐的传说和取盐”: 牧人们对我说,很早的时候,草原上的盐真多呀,像砂子一样,随处可以找到。 牧人的祖先驮上盐,到农区换来粮食和各种必需品。后来有一天,草原上忽然来了 一个魔女,这魔女尖声叫着笑着,顿时狂风大作,她用自己宽大的袍子把盐都带走 了。牧人们从此再难找到盐巴了。 没有盐巴,就等于没有了粮食。人们头一年骑着马四处寻找,未见盐的踪影。 第二年念着经文祈祷着去找也没有找到。到了第三年,男人们愤怒起来,口骂脏话 出门去寻,就发现了“勒歌”等三个盐湖,人们终于又找到了宝贵的盐。盐湖是位 母神,一个慷慨的女性。 此后,人们定下了取盐的规矩:只许男人们去盐湖,一出家门就必须说隐语, 直说到回家之前。隐语的内容,全是暗示男女私情和性关系的。如果犯了规矩,说 出平时说的话,是要受到惩罚的。在取盐途中找女子玩,也要被罚。因为这些都会 冒犯盐湖这位母神。 隐语,是他们取悦盐湖母神的一种方式。 另外,《山神之地》中也收入了部分驮盐歌,现摘录装盐歌和途中歌如下: 我不是长角的鹿在沙滩上, 却像鹿一样慢悠悠地走; 我不是矮胖的笨鸭子, 在水中也只能缓缓地行; 我不是姑娘是男子汉, 却像姑娘堆牛粪般垒盐堆。 湖畔密密麻麻的小盐堆, 像草原上遍撒的白羊群, 羊群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我。 我本不是佛教徒, 盐袋却一叠两捆像经书, 到傍晚又像经书般立起来。 有个拼凑的盐袋是懒女人织的, 由马马虎虎的男人缝上了边, 就用头凑凑合合的牦牛驮上吧。 装盐人什么样的都有, 有的用指头塞盐进袋, 有的用粗毛束紧了袋口。 ——《装盐歌》 首先要越过的是无边的“钢戈”草原, 像这样辽阔无边的草原要走三个; 无数的小草坝比石头还多, 愿母神安详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尖丹”大山算是群山的开头, 要翻过这样出名高峻的山峰整三座; 数不清的小山比星星还密集, 愿母神亲切的眼睛安抚我们。 大河“嘎曲”只是第一道水, 要过如此宽阔著名的大河三条整; 蛇行的小溪比羊毛还纷繁, 愿母神慈祥的目光庇护我们。 ——《途中歌》 [注]乌尔朵,甩石器,羊毛线织成作牧鞭用。甚至作武器用。编织法很讲究, 有多种图案,又是民间工艺品。 [注]敦巴辛绕,据说是本教创始人,相传与释迦牟尼同时代。敦巴,佛。敦巴 辛绕名为辛绕·米沃且。“辛”,氏族名,“绕”,有“殊胜”、“至高无上”等 义,“米沃”谓“人”,“且”,大。可理解为辛氏族中殊胜的或最高的伟人。据 说敦巴辛绕生于象雄的欧摩隆仁地方。 经书《具福颈严论》中记载:敦巴辛绕在大食的欧摩隆仁地方,在中央国都策 麦阳比耶城,“在中层宫殿,三十八城之巅,投入国王天女妃之胎。于木阳鼠年, 夏季火虎月(寅月)之十五日,黎明前能分清手纹时分,从母之右肋用雍仲凿穿而 出,奇异瑞相成万迎接,身形成庄严相好,从现在之水鼠年往上推算,人寿一万七 千九百八十年以前。从已过去年岁之数目,一代代祖先随着时间消失,成为空荡渺 茫之世间,方出现众生成佛之景象。” 据此,敦巴辛绕的年龄便被本教僧人及信徒称之为一万八千岁。本教其它著作 中,也记载了敦巴辛绕的出生情况: 很久以后,在什巴叶桑天国里,有达巴、塞哇、希巴弟兄三个。他们都在本教 圣人奔赤洛格杰巾手下学习本教,道成之后,去辛拉俄格尔神那里,询问解除人间 苦难的次第。辛拉俄格尔神将他们分别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拯世者。达巴完 成第一期的任务之后,塞哇便转成第二期的导师辛绕·米沃且,希巴将成为第三期 的导师。 以上三期导师的划分,与佛教中三世佛近似,且敦巴辛绕的十二项成道事迹亦 与释迦牟尼一生事业大略相似,疑为佛教传入藏地后本教徒的附会。但敦巴辛绕在 民间的圣迹是传之久远的。如藏东南的林芝,即存敦巴辛绕讲经的法台及手植的巨 柏等。 [注]关于囗的出处,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中称: “囗”这一符号在本教中称为“雍仲”,其来历同“欧摩隆仁”这一本教圣地 有关。欧摩隆仁被描绘成占据天下三分之一分土地,具有八瓣莲花状的地形,上面 笼罩着带有八个轮柄的轮形天空,有九迭“囗”山俯临着这块土地。这似乎是原始 思维状态下对宇宙、大地的认识。“囗”这个符号在本教中作为“永生”、“永恒” 的标志,显然是人们希望的表现……从西藏早期的历史看,“囗”并不是佛教引进 后的产物。因为“囗”这个符号在佛教进入西藏以前已在本教中作为神圣的标志, 为西藏广大居民所崇拜。 同“囗”这个符号相应,“九”这个数字在本教中也具有神秘的色彩。在本教 的经典和传说中,“九”这个数字往往同宇宙本体、天界等有关。本教提出,地从 里到外有九层(九重地),而天也有九重(九重天)。在本教中,还把教义也分为 九乘经论,有关九重天的说法,以后又发展到十三重。同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 “十三”在本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注]西藏西部苦修者生活,见《亚洲腹地旅行记》“幽闭的和尚”一章: ……都被康修道地是一间更高一层的立在一面山壁脚下的石洞。这小屋是用中 等大的石墩造成的,有些小的窗孔;它的进口是封住了的,墙内开了一个口,人们 从这里可以用一块板把食物推进去,屋顶上则耸立着一条小烟囱。 一个喇嘛整整三年就幽闭在这个漆黑的洞穴里,他在这整个时间从未同外界接 触过! 他于三丘前到林格(此地地名——引者注)来,既无名字,也无人认识他。那 里石洞正空着,他便发了一个最艰苦、最殷切、最可怕的“和尚愿”:让他那残余 的生命幽闭在石洞里。不久之前才死了一个别的隐士,在他在这洞室里过了十二年 之后;这人之前还有一和尚在这里黑暗中活了四十年之久。龙·间登恭巴庙的和尚 ——庙的附近有一个相似的石洞——曾给我们讲及一个隐士,他很年轻就走进黑暗 中,和世界和阳光隔绝地活了六十九年。当他感觉到他的末日将至时,他热望着再 看看太阳,已是忍受不住,不得不示意给别的和尚,让他自由。但这老头却完全瞎 了眼睛,他刚走进阳光中,就倒地而死。六十九年前把他封闭起来的喇嘛当时没有 一个还在世的。 住在这个林加恭巴的洞穴并负有“圣僧”尊号的隐士大概有四十岁光景。他必 是沉在静观中,并梦想着涅槃。他所自愿的“忏悔”将把他从轮回的苦痛中解放出 来。他死后将走到永远的安息——虚无中去。 每天早晨给他推进一钵糌粑,在洞中喷出的泉源供给他水用。被禁者再把空钵 放下,使它重新装满。每七天他得到一点茶和一小块酥油,一个月中有两次得到几 块木柴,他用火石可以把柴点燃。每天给他施进食物的喇嘛晓得,假如他企图或已 经从窗口和他说话,那他就会永远毁灭的,所以他必得缄默着。如果幽闭者同当差 的道友说了话,那他所过的这些清静自观的岁月都不算作功德了。忽然有一天装糌 粑的钵子毫未动到,于是立在外面的和尚就知道,这位隐士不是害病就是死了;他 再把罐子推进去,便沉在忧郁的思想中走开了。如果食物于以后几天仍未动到呢, 人们便于第七天把石洞打开。因为,这孤独者靠得住是死了的。死者被抬出去,他 那尘世的躯壳像圣者们的一样,用火焚化。 [注]湖畔十三种圣物,据次仁玉珠《圣与尸》称:在文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共 有普渡众生的十三种圣物,它们是,圣人、圣食、圣水、圣龙、圣灶、圣草、圣鹿、 圣塔、圣箱、圣锁、圣石、圣岩、圣字。圣人指本教高僧及象雄第一代王古龙·色 吉杂如坚;圣食指文部本地青稞;圣水是山间一甘泉;圣龙是在一石上自然形成的 美丽小龙;圣灶为自然形成的灶形石;圣草则是一种奇妙野草,放在眉上可看见天 宫;圣鹿是一自然的鹿形岩,其余五圣也都是象形的石及岩;圣字是距湖畔不远的 沙滩上由野草自然生长的藏文三十个字母,形象逼真。由于上述十三圣物的存在, 人们传说,不论是谁,只要他在活的时候往文部踏上一步,就能保他三世得到超脱。 [注]见《灾异志——雪灾篇》(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地方文史资料档 案中有关雪灾方面的申报、批复等公文的汇编。藏民族在例行公事时也富有形象思 维,别具文采,令我惊讶不已。我曾从上述公文中摘章寻句,组合成我的长诗《百 年雪灾》中的两节,几乎未加润饰,从中可见以前公文的样式及风格之一斑。 雪灾,仿藏历第十四绕炯铁虎年*(公元一八三○年)那曲头人及百姓就藏北大 雪灾呈噶厦”公禀 诸位地自在人主噶伦莲足尊前:* 那曲头人及百姓同声共禀 卑等福薄之人与众不同 藏北连降十日绝无仅有之大雪 掌心般大小的草场不见一个 羌日人*皆被埋雪底 黑白牲畜”荡然无存 索马等八部落盗匪蜂起 将孑遗牲畜抢劫净尽 真乃时运不济牲畜倒毙 真乃直立碰胸弯腰抵髋 幸存穷黎失去居留所依 不过门槛上小雀暂时栖身而已 山川平原皆为大雪覆盖 雪野茫茫不见人影马鬃 未死之畜也因冻饿正逐渐死去 藏北草原大难临头山穷水尽 为三十九族百姓久暂之幸福 祈请上官大人慈悲之心垂悯 免予摊派马匹、驮畜谣役 并酥油、盐差、羊毛差等 卑以脖子、眼睛、性命为誓,三宝为证* 百姓往日就如老鼠拖秤砣尽力承担差税 以上呈禀句句实情 可以今生来世担保 至祈遍知大法界明鉴 附函敬献洁白神物哈达一条 雪灾,戏录第十五绕炯铁牛年(公元一九○一年)噶厦为那曲地区遭雪灾牲畜 严重死亡减免酥油税事批复槁: 呈禀悉知去年十月灾情严重母牦牛全部死亡等情虽属实然酥油系佛事之根本每 年佛事开支如同水上波纹若免去尔等牝牦牛之酥油税必会造成酥油不敷用度佛事将 受损又今后牲畜若不得发展也有害于官民双方因之虽不便如数照准但可减免政府母 牦牛三百头差税从每年的酥油税七百五十克”分别在三年四年五年里减免四分之一 五分之一六分之一。 上述期满之日起每年畜产租要及时不缺欠地结清若再有不感恩戴德仍旧得寸进 尺定予追究惩处以儆效尤。 注: 绕炯,即六十丁卯,藏历六十年周期之名,自公元一○二七年为起点。 噶厦,旧时西藏地方政府。下文噶伦,系该政府长官。 旧时藏人行文称谓格式。 羌日及下文的索马等皆为藏北部落之名。 黑白牲畜,黑,牦牛;白,山、绵羊。 三宝指佛、法、僧。至今藏族人还常以“三宝”起誓。 克,西藏传统计量单位。每克合二十八市斤。 [注]见《西藏科技》1989年第1期杨逸畴文《青藏高原地貌的形成及其效应》。 该文除预言了青藏高原的未来,还着重论述了高原的形成过程及对我国乃至亚洲的 地理地貌、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造成中国东部相对下沉及西高东低的三级阶 梯;使中国自然环境结构面目随之变化,造成三极鼎立;阻挡了西伯利亚冷气流的 南侵,使我国南部、西南部成为第四纪冰期时植物的“避难所”;使得我国西北与 华北发育了大规模的风沙、黄土地貌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黄土高原形成。 [注]骨头,即血缘。藏族称血缘关系为骨头关系。 [注]关于藏族婚礼,法国女藏学家达维·耐尔曾在《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 国》中谈过她早年在藏地的见闻。她对于婚礼中大肆铺张、吃个河干山空而宁可负 债的做法很不以为然: 按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一次婚礼就应该是一次设席摆宴、比赛饭菜的机会。这 种场面往往要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算完事。 参加婚礼的不只限于受到邀请的人,喜庆之家的大门对所有来人开放,而这些 人则会成群结队而来。 首先,全村人都聚集在新婚夫妇家中,向他们的双亲表示祝贺。他们之间的这 种亲属关系本身就非常复杂。西藏是一个存在着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地方,亲戚 的数日会随着联姻关系迅速膨胀,所以,每家都有众多的亲朋。 方圆百里的人们一嗅到他们的亲戚中有人要结婚,便赶快行动起来。他们备好 骡马,收拾好行装,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向欢乐的地方验去。那些结队而行的步行者 们也开始翻山越岭地向着同一目的地进发。他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急不可耐。 新婚夫妇的父母在等待着蜂拥而来的客人们,他们自己就已不止一次地参加过 这样的婚礼。所以他们准备把儿子的婚礼搞得气派些,像样些,让所有的客人都吃 饱喝好,心满意足。以后,大家一定会夸赞他们家的好客殷勤。“德仁准备的真好! 比上月多吉办的好多了,两年前巴桑办的也不如他……”客人们回家后会怎样讲, 关系到他们家的名誉,因此无论如何得给人家留下好印象。 可是,为了支付这大喜日子的庞大开支,德仁就得借债了。至于将来高利贷者 会纠缠他多少年,德仁不会知道,他也不想去计较这些。他服从的是祖传的习惯, 他们的儿子们也将沿袭他们的习惯。所有藏民遵循的就是这样一种道德准则,除非 一种社会变革会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否则,他们将世世代代永远保持 这种习惯。但这种变化的希望看来不大。 [注]关于藏医和藏医经典《四部医典》,剔除其神秘、浪漫。唯心成分,见诸 报端的科学性介绍如下: 著名藏医学家玉妥·云旦贡布,公元七0八年出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编著 了《四部医典》等藏医著作三十余部,形成了藏医基础理论。当时这些书籍没有正 式的版本。到了十二世纪玉妥后裔新玉妥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四部医典》内容。十 五世纪后,藏医形成南北两个学派。北方派主要总结了高原多风湿病的临床经验, 为《四部医典》编辑了大量的注释本。南方派擅长使用清解药物治温热病,也出现 了大批与《四部医典》有关的著作。两派都根据《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了风格 不同的医学挂图。发展到一五七三年,产生了最早的刻版书籍《扎当居悉})(指 流传在扎当地区的正式刻版的《四部医典》)。五世达赖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力参 阅了大量医学书籍于一六八七年重新校对、修订、刊印了确切的《四部医典》,一 六八九年在藏首次发行。一七○四年,全藏的名画家收集了各地药物标本,根据 《四部医典》的内容,又重绘了七十九幅彩色医学挂图。这些挂图立意清楚,用笔 精细,具有重要科学寓意,保留至今。 《四部医典》的主要内容和藏医药的原理及方法: 藏医藏药的主要依据是《四部医典》。其第一部为总则共六章,介绍人体生理、 病理、诊断及治疗的一般知识;第二部分论述本共三十一章,介绍人体解剖、疾病 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卫生保健知识、药物性能、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第三部分为 密诀本共九十二章,论述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四部为后疗本共二十八章,介 绍了触诊和尿诊,各种配方功效、用途及外治疗法(擦身、按摩、火灸、艾灸、拔 火罐、牛角罐、热敷、冷敷、药水浴、穿刺、放血等)。各章都配有彩色图解。 藏医认为人体内有三大因素即“龙”、“赤巴”、“培根”,即气、火、粘液。 “龙”的主要功能是主呼吸、肢体活动、血液循环、五官感觉、大小便排泄、帮助 分解食物、输送饮食精微等。“赤巴”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 的功能,使人知饥渴、能消化、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培根”的主 要功能是磨碎食物,增加胃液,使食物吸收、有味觉,供人以营养和液体,保持水 分,长肌肉、润皮肤、调节胖瘦,使睡眠正常、性情温和等。三大因素有各自的功 能又互相协调统一。藏医还认为人体有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 肪、骨、骨髓,其中饮食精、微最重要,因为其它物质均由其转变而成。血能滋润 身体并维持生命。肉是围墙,保护身体。脂肪柔润身体,和悦气色。骨为支架。骨 髓生精,而精的功能是生殖。藏医认为人体排泄出的大小便和汗均为废物,汗则尚 有湿润皮肤作用。正常人体内三大要素、七个物质、三种排泄物是平衡的,一旦失 去了平衡就是患病了。用三大要素分析病因病情,这三种类型的病可派生出十二个 类型的多种病状。可归结为寒热两种,即“龙”病、“培根”病属寒性,“赤巴” 病、血病属热性。 藏医的诊断主要是问诊、望诊、触诊。望诊中独到之处是尿诊,根据尿的颜色、 冒热气情况、搅尿液后起泡及消失情况诊断病情。 西藏有药用植物一千多种。动物的藏药材一百多种,名贵的天麻、虫草、麝香、 熊胆、贝母、三七、羚羊角等是高原的特产。十八世纪蒂玛·丹增平措著有《晶珠 本草》一书,就收载药物二千二百九十四样,可分为一千一百七十六种。书中对每 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别名、性、味、产地、生长环境、效用、用法都作了详细记 述。现该书仍被广泛应用。 [注]吉祥八宝,亦称八吉祥徽。即伞、胜利幢、宝瓶、金鱼、莲花、左旋白海 螺、吉祥结、金轮。 带有宗教色彩的解释为,八宝即佛主释迦牟尼的化身,它们分别代表释迦牟尼 身上八个不同的器官。伞,释迦牟尼之首;胜利幢,释迦牟尼之身;宝瓶,释迦牟 尼之颈:金鱼,为释迦牟尼睿智的双眼;莲花,释迦牟尼之口;左旋白海螺,代表 释迦牟尼发出的声音;吉祥结,象征释迦牟尼的妙思象结一样索纤相连;金轮也叫 箭锋轮,释迦牟尼手心和脚心上刻有此物,比喻佛说的一切法。 [注]三十九族地区,指三十九个部落和区域,族,非指民族。霍尔,即蒙古人。 [注]伏藏,先哲或先人埋藏的宗教物品。 [注]关于西藏过去的复婚制的状况和原因,美国人类学家阿吉兹女士曾在《藏 边人家》(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做过分析研究: 大部分多配偶婚属于兄弟共妻婚,姐妹共夫的多配偶婚要少得多。 共妻男子是以同居一处和有共同的血缘为基础的。大部分共妻者是亲兄弟,他 们诞生在同一住宅中,但也有百分之十五的兄弟共妻婚是由几个有较远亲属关系的 人与一位妻子结合而成的。 西藏人为保持其重要的合作集团——家庭的内部成员而创造了许多合法的手段。 一个坚定的信念是:必须维持家庭之份地的不可分性,兄弟不能分家,土地也不能 分开。所以当儿子们成年后,如果他们想保住他们合法的一份财产以及他们在家中 的合法地位,他们就必须留在所出生的家里。如果这样,每个儿子都将享有一份平 等的权益。当这一规矩和这种情况结合在一起时,即:家庭中每代人只有一个娶妻, 其结果便形成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制。在西藏人看来,这样便增加了家庭的劳动力。 兄弟共妻的多夫制避免了分家、分房和分地。所以下一代人很理想地继续在同 一所房子里、围绕着同一炉灶生活在一起,而在住房和土地方面没有任何结构上的 变动。为了强制兄弟们接受这种思想,人们进行了各种努力,也常常发生这样的情 况:有的家庭在这方面失败了,只好放走某个成员,这时他们总是感到痛惜和某种 程度的羞愧。 这种复婚形态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意义,但西藏人自认为这首先是一种经济方 面的安排。所有的人都相信一妻多夫具有增加家庭有效劳动力的功能——家庭又是 支差纳税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单位。每一户人家的几个儿子都留在家中时,家庭便有 能力经营多种经济,而多种经营比扩大耕作可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 每当一户人家的经济地位提高时,藏族观察家们总是把它归因于家庭人口的增 加。当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下降时,人们则认为这是家庭规模缩小的结果。这种关 于家庭人口的观念使每户人家在社会中都具有强烈的社团性质。 [注]藏传佛教(喇嘛教)分格鲁、噶举、宁玛、萨迦等教派,俗称黄、白、红、 花教。 [注]唐嘎,或写唐卡,藏语音译,宗教内容的丝绣长条挂幅,制有各种神佛形 象及佛本生故事等,作室内供奉之用。 [注]有关古象雄的疆域,藏学界尚无定论,至今仍为象雄之谜中的一谜。《麝 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中引用了许多中外学者的论点,法国学者杜齐教授认为: “象雄与印度喜马拉雅接界,很可能控制了拉达克,向西延伸到巴提尔斯坦(巴基 斯坦)及和阐,并把势力扩展到羌塘高原。总之,包括了西藏西部、北部和东部。 “才让太则根据朵桑旦贝见参的《世界地理概说》给象雄的位置和它的四邻勾 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他认为象雄最西端是大小勃律(吉尔吉特),即今克什米尔。 从勃律向东南方向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延伸,包括今印度和尼泊尔的一小部分领土, 北邻葱岭和田,包括羌塘,但东南的边界就不太清楚。如果按照佛教文献记载,东 南只限于与吐蕃和苏毗接壤,则象雄的疆域就不包括多康地区……事实上,在象雄 这个部落联盟强大时,雅隆部(吐蕃王朝前身——引者注)也在它的势力范围以内。” 除以上说法外,民间还有诸种说法,如象雄即甲绒(今金川一带),等等,差 异很大。但一般人都能够接受的一个说法即,象雄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集合体,不 同于现代观念上的国家。组织广大而散漫,且由于历史久远,其疆域或大或小因时 而异。除了象雄地城区划外,象雄的历史、文化、宗教等都还是一个谜团。 [注]萨迦,在今日喀则地区,元时为西藏萨迦王朝之都。现存萨迦寺甚为著名。 [注]扎巴,旧时寺庙中地位最低的僧人。 [注]关于本教创世纪的说法,据丹珠昂奔《雪山草原间的神灵家庭——藏族神 灵论》(《藏学研究》·中央民院藏学所·1987)转自《卓浦》一书的引文: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叫南喀东丹却松的国王,他有五种本原物质。法师赤 杰曲巴将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他的体内,说声“哈”就有了风,风以光能的形式旋 转,就产生了火。风吹火旺,热热的火带着凉凉的风产生露珠,露珠上有了微粒, 微粒被风吹拂,堆积成了山。如此形成了世界。从五种本原物质中又生出两个卵: 发亮的卵呈立方形,像一头牦牛;黑色的卵呈锥形,像头公牛般大。赤杰曲巴用光 轮来敲发亮的卵,撞击时发出火光,火光在空中散射形成了托塞神(散射神);火 光在地下的,形成达塞神(箭神)。在卵的中心产生了现实世界的国王什巴桑波奔 赤,尊神桑波奔赤先于萨智艾桑出世。 在五种本原物质中,再产生雾与雨而成海洋。风吹海面,一个蓬形的气泡跳到 带有蓝光的卵上,当它们粉碎时,出现了一个青蓝色的女人,即万物之母萨智艾桑, 桑波奔赤叫她曲坚木杰莫。他们没触鼻子就结合了,生出飞禽走兽;他们触触鼻子 结合了,生下了九兄弟九姐妹。九兄弟分身出九个女人,成为自己的妻子;九姐妹 分身出九个男人,成为自己的丈夫。他们都是世界的男神和女神。 九位男神和九位女神,分别有了自己的职司。如被称为天界九梵神的九位男神, 有的负责世界延续,有的是山神的祖先,有 [注]藏民族的原始神灵、本教神灵系统,丹珠昂奔《雪山草原间的神灵家族— —藏族神灵论》中作过大致介绍。 (一)原始神灵 龙神,泛指生活在地下的神,尤其是水中动物如鱼、蛙、蝌蚪、蛇等,有精怪 性质。 年神,是一种在山岭沟谷中游荡,在石缝、森林中安家的神,所附身的多是人 世间的死物,若被人类触犯,便会降下灾难。 赞神,住在天空中,以野兽或三头六臂的恶魔力形象,具有庄严可怖、威力无 穷的意思。 土主,土地神,与山神(年神)、龙神等往往难以区分,因与它们同样掌握土 地。 家神,保护家庭平安,发财致富,在某些场合下可充当战神和财神的角色。 灶神,其主要职责都与厨房里的事有关,与做饭及火有关。灶神即现实世界的 国王什巴桑波奔赤与曲坚木杰莫所生下的第七女恰则杰莫,它是财神和母牛女神, 又是马神、牦牛神、羊神、山羊神、门神等神之母。 帐篷神,与家神相仿。 阳神、战神,是同时存在于一人体内的两个守护神。阳神类似于灵魂。 (二)本教神灵 最初四尊,为萨智艾桑(即万物之母曲坚木杰莫)、桑波奔赤(即现实世界的 国王)、辛拉俄格尔(辛绕·米沃且的守护神)、辛绕·米沃且(本教创始人)。 塞喀五神,为贝塞安巴、拉部托巴、卓却卡迥、格措、金刚摄。这五位神都是 形象恐怖的护法神。 天神,为阶级社会中出现的神灵,藏族帝王的族根。 曜神,耀神多寡,说法不一。七耀,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太阳、月亮; 十耀,即五星加罗喉头、罗(目侯)尾、日、月、彗星;另有十二耀等说。耀神可致 善致恶,致福致祸。 箭神,作为吉祥象征,时常出现在婚仪和祝寿之类的仪式中。 [注]赞普朗达玛(约公元八三八——八四二年在位):在《唐书》中作达磨。 吐蕃王赤达玛乌冬赞的绰号。“朗”,即牛之意。由于他禁佛灭法,藏族史书称其 为“牛魔厂界”,民间则传说他头生牛角,遂在名字前冠以“朗”,以示反感。朗 达玛禁佛运动内容包括:封闭佛寺、破坏佛像及寺庙设施、大量焚毁佛教经书、迫 害佛教僧人。公元八四二年,被佛僧拉隆·贝吉多吉刺杀。之后,吐蕃王朝四分五 裂终于崩溃。藏史称朗达玛之后的近百年间为“灭法期”或“黑暗时代”。 近年间,有藏族学者意欲重新评价朗达玛的是非功过。 [注]后藏:按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域,藏地被划分为上阿里三围、中卫 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卫成系两地区的组合。“卫”泛指以拉萨河谷为中心的 地区,亦称前藏;“藏”,泛指今日喀则及其以西、以北广阔地区,亦称“后藏”。 [注]吉德尼玛衮被迫去阿里事迹,依据朵桑坦贝见参《世界地理概说》(藏文, 木刻板)。另外,本书所涉及历史史实,系参阅《藏族简史》、《西藏佛教史略》、 《青史》、《新红史》、《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西藏的 文明》、《西藏考古》、《西藏文史资料选辑》、《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 等,有关自然面貌方面系参阅《西藏地理》、《西藏地貌》等;注释部分参阅《藏 汉大词典》、《辞海》、《佛学小辞典》、《宗教词典》等。有关史迹及人物年代 多为众说纷坛,本书大体从某一说,而不同时介绍它说,因之本书不宜作有关历史 的切实依据。 [注]象雄:即两唐书所载之羊同。相传为藏地本土宗都本教的发源地。《青史》 认为,象雄故地即古格小邦所在地,在今扎达县。《世界地理概说》中的有关描述 (见本书第一章所引‘则嫌缥缈玄虚。“象雄之谜”是近年间藏学界所探讨的热门 话题。其探讨的主要问题在于:象雄的时间(主要在上限)、空间(所辖地域), 宗教文化,语言文字,以及在藏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等。本书认为象雄的存在早于 吐蕃时代(八世纪时为吐蕃所灭),是亚洲中部游牧狩猎文化的一支。由于藏文化 是由农、牧两大支文化组合而成,故象雄文化的参与具有相当的意义。不复存在的 象雄仍为今阿里增添着炫目的神秘光环。 [注]康巴:与注二有关,康即“下朵康六岗”,巴,即人。朵康旧译作朵甘斯, 也写作多康。地处横断山脉,包括今藏东、川西、云南及甘肃南部藏区。康巴性豪 爽,且善经商,是藏民族中引人注目的一支,藏地素有“安多的马,康巴的人、卫 藏的宗教”之说。 [注]度母:亦称“救度母”、“多罗母”,藏传佛教女神名,依救度八难而立 的本尊佛母。传说为观音化身,以颜色区分,现为二十一相。如白度母、绿度母、 红度母等。 [注]护法神:履行誓词、如法保卫佛教的天神。藏传佛教中有众多护法神形象, 呈暴烈、忿怒、狰狞、恐怖等凶神样相。据密宗经典,凶神恶煞般的护法诸神,多 为慈悲佛陀或菩萨变相。藏地的多种护法神如班丹拉姆(吉祥天母)等,原为本教 神灵和土著神,佛教收伏后即成为佛教护法神。本书涉及的“大威德金刚”,据徐 建融《藏传佛教世界中的诸神》称:全名为“大威德怖畏金刚”,为无量寿佛的教 令敕身,“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其双身像九首,正 面作牛头,三十四臂、十六足、裸体,拥抱明妃罗浪扎娃,身色蓝或黄,头上有炽 烈火焰,头顶无量寿佛,手持人头骨碗,足踏卧鹿或牛,牛下卧一男人体;单身像 则三面六臂六足,乘大白牛。为格鲁派(黄教)本尊及护法神。 [注]密宗及双身佛: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 等。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名。源出古印 度佛教中的密教,密宗认为佛与众生体性相同。众生如果依法修“三密加持”即手 结印契(特定的手势),口涌真言(咒语),心观佛尊,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 净,与佛的身口意相应,即身成佛。该宗仪轨复杂,对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 有严格规定,需经阿囗梨(导师)秘密传授。藏传佛教尤重密宗。 关于双身佛的涵义,现引徐建融《藏传佛教世界中的诸神》(《雪域文化》一 九九○秋季号)中的有关段落似可说明: 双身像又被认为是佛的“淫欲相”,藏语称“雅布、尤姆”,意为佛公、佛母, 其表现有立式或坐式等多种样相,以佛的忿怒变相即明王拥抱了一位赤身裸体的女 子接吻交媾的秘戏情景,构成对佛教禁欲主义说教的尖锐冲突。其实,所谓“淫欲 相”并非追求世俗的性欲,而是密宗修法的一种特殊仪轨,也就是所谓“乐空双运”。 它的由来,与印度教中的性力派“但特罗”有关。据《奥义书》中说: 当一个男人和心爱的妻子拥抱,不知哪里是里?哪里是外?那么,当他和理智 的灵魂拥抱,也不知哪里是里哪里是外? 在印度教神庙中,常有湿婆与他的妻子难近母热情拥抱的双身像。在这里,拥 抱男女的“每一方都是对方”,表示印度教把人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并通过 对性的深刻体验来触发对悟性的寻求。赤身裸体表示脱离尘垢界。男的表示方法, 女的表示智慧,两相拥抱体现方法与智慧双成,男女相合为一人,出家人的理想为 圆满具足,不假外求的解脱,阴而具阳德,阳而具阴德,阴阳相合而道成,修证所 得,业障推破,为“大欢喜”。 受印度教的影响,密宗修法的最高果位也必须男女合修,作为无上瑜伽密的特 别修习法,称作“乐空双运”。《金刚顶经》中说到大日如来的各种供养三昧时 “均有大天从自心出”;《大日经》则宣称:“随诸众生种种性欲,令得欢喜。” 特别在灌顶加持列座中,更少不了异性的催动,所谓“熙恰相微笑,遍体圆净光; 喜见无比身,是名能寂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又云:“奇哉自 性净,随染欲自然;欲离清净故,以染而调伏”(《金刚顶经》)。意思是用性欲 即“色染”来“调伏”阻碍法的魔障,将修法者引渡到“悲智和合”的“欲界天人 生活”。诚如廊诺·迅鲁伯在《青史》中高扬双修仪轨的精神境界: 世界中现欲乐相, 蕴界精华内成熟, 佛勇圆满扎根持。 [注]藏传佛教后弘期: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大兴佛事起至九世纪中叶朗达玛禁 佛灭法,为藏地佛教前弘期。朗达玛灭法百年后,佛教分为东西两路再度向藏地传 入。由东部多康进入的,被称之为“下路弘法”;由西部阿里进入的,被称之为 “上路弘法”;藏传佛教由此重新兴起,是为“后弘期”。 [注]本教:为古代西藏原始宗教。亦写作“苯教”、“笨教”、“本波教”。 创始人辛绕米沃且(敦巴辛绕)。盛行时分本地、外来和窜易三派,黑本、白本两 支。早期但以祷神伏魔为人攘病、荐亡为业,及至吐蕃王布德共杰时,干预国政。 松赞干布以后,吐蕃王室扶持佛教,佛、本之间斗争激烈,成为吐蕃王室分裂灭亡 的一个近因。其后本教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与佛教相似的经典, 晚近渐趋衰微。 [注]本尊:即根本师。为自己传授灌顶,教导窍诀的根本师。 [注]印度道格拉人:即藏地所称之“森巴”人。原为印度锡克族的属部之一。 道格拉族的土王于一八二○年受锡克封赐查漠为根据地后,连年兼并,渐臻强盛。 后又叛离锡克,投靠英人,成为克什米尔的统治者。其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默许 下,进入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等原藏区。一八四一年,派三千军队从拉达克入侵阿 里,袭据日土,攻取扎达,强占噶尔雅沙,深入普兰并打算进一步向前、后藏进军。 在驻藏大臣孟保和海朴的敦促下,由前、后藏派出三千余藏军,全面反攻。是年冬, 藏军在玛旁雍措南岸的大风雪中与入侵者奋战三天,击毙道格拉主将倭色尔,一举 全歼敌军主力,后乘胜挺进,一度深入拉达克境内。终因战线过长,军运不济,又 被克什米尔援兵击退,就地停战言和。后虽收复失地,但拉达克为道格拉所控制的 事实未能改变,自此,拉达克脱离西藏本土。 [注]擦擦:一种泥制浮雕圆形小神像。上有神佛、菩萨、祖师。佛塔及经咒等, 由金属模具印制而成。多供于佛塔、寺院等神圣之地。据社齐教授考证,“擦擦” 源自古印度及中世纪中部、北部方言中的词汇。“擦擦”这一形式曾从印度——巴 基斯坦半岛东部遍及缅甸、泰国。至今在西藏仍随处可见,并有职业制作者。 [注]莲花生:原为印度佛教密宗大师,后为吐蕃王朝“师君三尊”中之轨范师。 生于印度西方古国乌丈那境内(今巴基斯坦),得其国王因陀罗菩提抚养为太子, 命名莲花生或池生金刚。八世纪中,应吐蕃王赤松德赞之请入藏,倡建桑耶寺,教 藏族弟子学习翻译之学。从印度邀大乘密宗的无垢友等至藏,翻译重要显密经论为 藏文。在藏族民间,莲花生是一降妖捉怪的大咒师形象,有关传奇故事极多。藏传 佛教宁玛派供有他的塑像,称其为“祖师”。 [注]藏族婚礼歌是一个庞大的套曲系列,从规模到声势都很可观。近年间在普 兰和科加一带搜集整理出的整套婚礼歌,共有一百四十三首之多。一天唱到晚,不 间断地要唱上四天才能完成一遍。内容包括迎亲歌、送亲歌、路途歌、高潮八十首、 进门歌、请茶歌、敬酒歌、嫁妆歌、母女分别歌、夜睡歌、晨起歌、烧香歌、敬神 歌、央古招福歌、戴上头饰歌、摘下头饰歌……其中一支赞马的歌一唱一整天,把 马的每一部位都—一夸遍。比如说,脖子像长寿宝瓶、耳朵像五佛神冠、额头像白 银铜镜、眼像豌豆、鼻像法号、脸像长卷经书、牙像海螺串串、前腿如箭、后腿如 弓、脊背像帐篷……极尽夸张和赞美。 [注]《甘珠尔》和《丹珠尔》为藏文大藏经的两个部分。《甘珠尔》即佛说部, 衮噶多吉编订。据德格版统计,共收书一千一百零八种。编成于十四世纪后半叶。 包括显密经律,分为七类:戒律、般苦、华严、宝积、经集、涅槃、密乘。《丹珠 尔》即注疏部,布顿·仁钦朱编订。据德格版统计,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编 成于十四世纪后半叶。包括经律的阐明和注疏、密教仪轨和五明杂著等。分四大类: 赞颂类、咒释类、经释类、目录类。其中经释类又分为十二类:中观、经疏、瑜伽、 小乘、本生、杂撰、因明、声明、医明、巧明、世论、西藏撰述及补遗等。 [注]霍尔: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所指民族有所不同。唐、宋时指回纥;元代指 蒙古人;元明之间指吐谷浑人;现代指蒙北牧民和青海土族。 [注]关于宗教神舞:在《藏北游历》中我曾描述过亲眼所见的那曲索县赞丹寺 宗教舞蹈中的全过程。这类神舞在藏区大同小异,现摘要如下: 如同所有的宗教活动一样,这类神舞的形式感极强,结构与情节全部仪式化, 节奏极其缓慢,表演者傲慢地我行我素,极少与观众情感交流。 藏历年前的三天,是酬神舞蹈的三天。每一天中的舞蹈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 从凌晨一时开始,全寺僧人集中在红宫的经堂念经,直念到清晨九时。随后僧人们 进入事先已搭好帐幕的场地。活佛与高级喇嘛面南而坐。深红色的帷幕隔开前后台, 十位执鼓击钹的僧人在红幕前就坐,十面直径二米五左右的大鼓竖起一字儿排开。 每位老喇嘛盘坐在显要位置,以鼓钱作指挥并自始至终唱诵似歌非歌的经文。 两个头戴露着牙齿的白色面具的白衣少年出场,担当“打扫舞场”的工作,随 后是“活佛舞”——这位活佛是全套节目中唯一不戴面具者,由一位眉清目秀的青 年僧人扮演。“活佛”面无表情,矜持缓慢地舞之蹈之,一举手一投足都力求高贵 庄严。他在视察两少年选择的场地,确认此地适合众神降临,便在场地中央画一个 神圣的三角符号。 “活佛”退场。随着坚定硬朗的“咚嚓咚嚓”的鼓声,“鹿”神上场。鹿舞刚 健有力,动作幅度大,体现了与妖魔搏斗时的正气凛然。鹿神戴鹿头面具,上有两 枝树权形的鹿角。 此刻正剧开场。先是法号的仪仗。两人合抬的两管镶金长号呜呜作响。仪仗后 紧随着寿星老人和几位童子。十四位大神陆续出场,戴着饰有骷髅的面具,有的牛 头马面,有的青面撩牙。彩缎服饰五色缤纷,富丽堂皇,长及地面的前后襟绣着狰 狞的护法神脸谱图案,只有一个面具是温和的白面菩萨。众神舞姿是超慢动作,扬 起臂半天才落下,抬起脚又一个半天。至于内涵似乎次要,我见那些动作缺乏确指 性。 终于,在众神圈内,四位身穿红白条纹眼装、手指脚趾装备铁爪的形象跳起了 “天葬主人舞”。轻松、诙谐、活泼、欢快。 其后仍旧是漫长而沉重的众神之舞。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词,除三两片断外,气 氛始终沉闷。为活跃气氛,自始至终贯穿着身穿紫袍的黑面印度人的插科打浑。 [注]望果节:是遍及西藏农区的节日。廖东凡在《望果节,农民的娱神节》中 记载了拉萨附近工噶地方的望果节全过程,具有代表性。 这里有两个女巫,一个叫尼玛卓嘎,代表工噶地方的乡土神;一个叫曲娜,代 表南藏著名的龙女墨竹色青。前者戴“巴珠”头饰,胸挂金、玉镶嵌的“噶乌”胸 饰;后者穿神服。每位女巫有两名随从,一名打红伞,一名捧木盘。预言的事情由 文书记在木盘内细沙上。降神之后,她们走下神坛,带领百姓绕村三圈,凡走过之 处,妖鬼逃窜,播下幸福、欢乐和吉祥。回到节日场地,百姓们跳“阿朝”(打鼓 舞)、唱“谐玛”(祈神歌),女巫领着打鼓的男子,跳三圈鼓舞,再由领唱女子 唱三段祈神歌。大歌舞开始,村民们将巫围在中间,敬酒献歌,直至巫与百姓醉得 摇摇晃晃。 节日第二天,全村男女列队转庄稼地,驱雹巫师高举五色彩绸包裹的“达达” (彩箭),走在前面,接下来是背着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的喇嘛们。之后 是吹唢呐和长号的农村乐队,举着“唐嘎”佛画的骑马的男子汉,后是全村百姓。 队列沿着全村的庄稼地缓缓行进,边走边合唱“谐青”。这是一种古老的祈神歌曲, 声调悠长庄严。歌声休止间,众人高吼“恰古秀!”“央古秀!”(福德来了!吉 祥来了!)巫师还摇晃羊的左右腿,表示招来了吉祥福德。 每个转田人都在自己的地里拔三根青稞,回家供在谷盒或神龛上,象征着带回 了谷物的“央”(灵魂),丰收有了保障。 转过庄稼地,在柳林中开始野炊。 然后赛马,表演马技等。入夜,则在场上歌舞饮酒。 解放后,还保留着转田习俗。有些地方还曾将背经书改成打红旗,抬毛主席像 和麦穗、青稞、豌豆稞扎成的“丰收塔”,载歌载舞。(近些年间又恢复了以往习 俗。) [注]打狗婚:藏北一带牧区的一种婚姻恋爱方式,比较自由浪漫,有试婚性质。 藏语称为“乞董”,直译为“打狗”。指夜间来访者首先要对付的是帐前牧狗。 [注]关于印度教主神,另一说法为: 信奉五位大神——湿婆、黑天、罗摩、毗瑟奴和罗乞什密。他们都从属于至高 无上的神梵天。湿婆,是毁灭之神、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为三大主神之一;黑天 是毗瑟奴的第八个化身,幼时为牧童,长大后创立了许多英雄业绩,受到湿婆的尊 敬,承认他为宇宙大神;罗摩为主神之一,体现武士精神和美德;毗瑟奴为第二大 神,有保护能力并能降魔,曾十次下凡救世;罗乞什密是命运、财富、美丽的女神, 也是毗瑟奴的妻子,又称“吉祥天女”。 [注]丝绸之路:据《辞海》条,丝绸之路为古代横贯亚洲的交通道路,亦称丝 路。其主要路线:东端起自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 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布)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 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或经今新疆境内塔里木河南面的通道,在莎 车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西行,以上两条西行的路线会 于木鹿城(今马里),然后向西经和椟城(今里海东南达姆甘附近)、阿蛮(今哈 马丹)、斯宾(今巴格达东南)等地抵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约自公元前第 二世纪以后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皆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其他 的商品以及东西方各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亦多通过此路。 丝绸之路的支线,亦有取道今新疆天山北面的通道及伊犁河流域西行者;亦有取道 海上者,或自中国南部直接西航,或经由滇、缅通道再自今缅甸南部利用海道西运, 或经由中亚转达印度半岛各港再由海道西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 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继上述南路、北路、海路三条丝路外,本书引用《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 一书中关于第四条丝路由西藏——阿里——日土的观点。并为之提示日土乌疆洞窟 酷类敦煌北魏时期的壁画以为佐证。确当否,尚待学者们进一步考察研究。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